財團法人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

 

芋頭還是姑婆芋?不明植物不採不食!

發布者 管理者 2021/08/25
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藥825期

芋頭還是姑婆芋?不明植物不採不食!

    食藥署近年接獲數起姑婆芋食品中毒案件通報,103年及106年皆曾發生民眾在自家菜園將姑婆芋誤認為芋頭煮製餐點,食用後出現口腔麻痺、喉嚨痛等症狀,而109年則發生民眾至便當店外帶餐點食用後,出現喉嚨痛等症狀,該食品檢體經檢驗後確認為姑婆芋。姑婆芋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拔兩千公尺以下的山區林下、河邊或陰濕之地,春天會結紅色小漿果,全株之汁液及塊莖有毒,其葉子為愛心形,葉脈較明顯,水珠於葉片上無法凝結,地下莖細長,且偏黃色;而一般芋頭葉片為盾形,葉脈較不明顯,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,其地下莖具有紫色斑點。姑婆芋與芋頭外觀相似,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,不慎便可能造成誤食。

 

    部分有毒植物,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以辨識,且植物的外表亦可能具有毒成分,在摘採過程中容易誤觸毒液,民眾應避免自行採摘或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,餐飲業者供餐時,要先確認該食材的來源。不同種類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,輕則腸胃不適,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。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時,應第一時間儘速就醫,並保留食餘檢體,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。另外,芋頭中的不溶性草酸鈣、水溶性蛋白質及鹼溶性酚類等成分會產生交互作用,使皮膚劇癢,且食用未煮熟的芋頭可能出現嘴麻的現象,因此芋頭料理務必要澈底加熱後再享用。
    更多預防食品中毒相關資訊,歡迎至食藥署網站之「防治食品中毒專區」(http://www.fda.gov.tw/TC/site.aspx?sid=1816)查詢;亦可追蹤臉書粉絲團「食用玩家」及食藥署官方LINE,獲得正確的食品中毒防治訊息。

http://www.cas.org.tw/芋頭還是姑婆芋不明植物不採不食